当前位置:首页>健康快讯

诊断哮喘要做哪些检查

哮喘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、病史特征及客观检查综合判断,以下为关键检查项目及分析,重点突出其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:

一、基础病史与症状评估

  1. 典型症状识别

    • 核心症状:反复发作性喘息、气促、胸闷、咳嗽(夜间/凌晨加重),需明确症状的可逆性(如自行缓解或用药后消失)。

    • 诱因分析:记录发作与接触过敏原(如花粉、尘螨)、冷空气、运动、感染等因素的关联性。

    • 家族史:一级亲属(父母、子女、兄弟姐妹)中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(如过敏性鼻炎、湿疹)的患病情况。

  2. 症状评估工具

    • 哮喘控制测试(ACT):通过5个问题(如日常活动受限程度、夜间憋醒次数等)量化评估症状控制水平,得分≤19分提示未控制。

    • 儿童哮喘预测指数(API):针对5岁以下儿童,若存在湿疹、父母哮喘史及反复喘息(≥3次/年),未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风险显著升高。

二、肺功能检查(核心客观指标)

  1. 支气管激发试验

    • 原理:通过吸入乙酰甲胆碱等刺激物,诱发气道收缩,检测FEV₁(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)下降≥20%为阳性,提示气道高反应性。

    • 适用人群:症状不典型但怀疑哮喘者(如仅表现为慢性咳嗽)。

  2. 支气管舒张试验

    • 原理:吸入沙丁胺醇等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后,若FEV₁改善率≥12%且绝对值增加≥200ml,表明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。

    • 临床价值:是哮喘诊断的“金标准”之一,尤其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患者。

  3. 呼气峰流速(PEF)监测

    • 方法:使用峰流速仪每日早晚各测1次,记录最佳值,若昼夜变异率≥20%提示气道功能波动,支持哮喘诊断。

    • 动态监测:可评估病情波动及治疗反应,患者可自行居家操作。

三、炎症标志物检测

  1.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

    • 诊断价值:哮喘患者常伴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(≥3%),尤其在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亚型中更显著,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。

  2. 呼出气一氧化氮(FeNO)检测

    • 原理:气道炎症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(iNOS)表达上调,FeNO水平升高(儿童≥25ppb、成人≥35ppb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)。

    • 优势:无创、操作简便,可用于监测激素治疗效果及指导降阶梯治疗。

四、过敏原检测

  1. 皮肤点刺试验(SPT)

    • 方法:在前臂皮肤滴加常见过敏原提取物(如尘螨、花粉、动物皮屑),20分钟后观察风团直径(≥3mm为阳性)。

    • 临床意义:明确过敏原后可通过避免接触或脱敏治疗(如舌下含服尘螨制剂)控制症状。

  2.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

    • 适用场景:皮肤试验禁忌(如严重湿疹)或需定量评估过敏程度时,总IgE升高但特异性IgE阴性不能排除哮喘。

五、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

  1. 胸部X线/CT

    • 排除诊断:用于鉴别其他疾病(如肺炎、肺结核、支气管异物、气道肿瘤),哮喘患者通常无特异性影像学改变。

  2. 痰液检查

    • 指标: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≥3%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,但操作复杂,临床应用受限。

六、诊断流程总结

  1. 疑似哮喘:根据典型症状(喘息、咳嗽、胸闷等)及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证据(肺功能检查、FeNO等)初步判断。

  2. 鉴别诊断:需排除心源性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疾病。

  3. 确诊标准:满足以下任意1条:

    •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;

    •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;

    • 抗哮喘治疗有效(如吸入激素后症状显著改善);

    • 运动/过敏原暴露后诱发症状,且排除其他疾病。

通过系统评估上述检查项目,可实现哮喘的精准诊断与分型(如过敏性哮喘、运动性哮喘等),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。


  • 预约挂号在线咨询
  • 有问必答专家排班
  • 来院路线
  • 关注微信进入微博
  • 设备仪器

已有 1377 位患者 成功预约专家